"美元是我们的货币,却是你们的难题。"——美国财长约翰·康纳利的这句名言在半个世纪后依然回荡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。最近一段时间,美元指数持续走强,创下近20年新高,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应声回落,从黄金、原油到铜、大豆,无一不感受到这股强大的下行压力。
为应对40年来最高的通胀水平,美联储开启了自1980年代以来最激进的加息周期。2022年至今已连续多次大幅加息,将联邦基金利率从接近零的水平迅速提升至3%以上。而且点阵图显示,未来还有进一步加息空间。
高利率吸引了全球资本回流美国,追逐更高的无风险收益,推动美元需求增加。同时,美联储缩表进程加速,进一步收紧了美元流动性。
美国经济展现出相对韧性,而欧洲面临能源危机,中国经济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增速放缓,日本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。这种经济基本面的差异使得美元成为"最不差"的选择,避险资金纷纷涌入美元资产。
俄乌冲突持续,欧洲能源危机加剧,全球供应链紊乱,这些不确定性都强化了美元的避险属性。历史表明,每当全球出现危机时,资金往往会流向美元资产寻求庇护。
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计价,这是理解二者关系的关键:
价格机制:美元升值意味着购买同样大宗商品所需支付的美元数量减少,因此价格自然承压
需求影响:对非美国家而言,美元走强使以本币计价的商品更昂贵,抑制需求
投资替代:美元资产收益率上升,吸引资金从大宗商品等无息资产流出
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已从年内高点回落超30%。美元走强是重要因素之一,但供需面也在发生变化:全球经济放缓预期压制需求,而OPEC+减产决议提供部分支撑。原油价格未来将取决于美元强弱与供需基本面之间的博弈。
黄金作为无息资产,在利率上升环境下吸引力下降,加上美元走强的双重打压,金价持续承压。历史数据显示,美元指数与黄金价格长期呈现约-0.8的相关性。不过地缘政治风险和通胀避险需求仍提供一定支撑。
铜价通常被视为全球经济健康程度的晴雨表,近期表现疲软反映了对全球经济放缓的担忧。美元走强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,伦敦金属交易所(LME)铜价已跌至年内低点附近。智利、秘鲁等主产国供应干扰因素提供部分价格支撑。
大豆、玉米等农产品受美元影响相对间接,更多受自身供需基本面驱动。但美元走强会抑制进口国购买力,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。当前北半球干旱天气对产量的影响成为价格主导因素。
降低大宗商品直接多头暴露,增加现金类资产比例,等待更好入场时机。考虑增加与美元正相关资产配置,如美元计价债券或美股中出口导向型公司股票。
不同商品对美元敏感性不同,可通过多空配对策略捕捉相对价值机会。例如做空对美元敏感品种,同时做多受内在供需支撑品种。
在波动率上升环境中,期权策略能提供更好风险收益比。可采用领口策略保护现有头寸,或卖出虚值期权获取权利金收入。
选择受自身供需基本面驱动强于美元影响的品种,如受地缘政治影响的能源、受天气主题影响的农产品等。
缩短交易周期,从长线投资转向中短线交易,更快应对美元走势变化。密切关注美联储政策信号和经济数据发布日程。
回顾历史,1980-1985年美元大牛市期间,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跌但中间仍有反弹;1995-2002年美元强势周期中,商品价格先跌后涨,后期脱离美元影响走出独立行情。
这表明美元虽重要但不是唯一因素,大宗商品最终会回归供需基本面。当前周期中,绿色能源转型带来的结构性需求变化、全球供应链重构等新因素也在发挥作用。
市场普遍预计美元强势至少延续到2023年上半年,但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,美国与其他经济体增长差缩小,美元可能会逐渐失去上行动力。
投资者应关注几个关键信号:
美国通胀是否持续回落
美联储政策语调是否转向鸽派
欧洲能源危机是否缓解
中国经济增长动能是否恢复
保守型投资者:降低大宗商品直接敞口,增加现金储备,等待明确转向信号
积极型投资者:关注超跌反弹机会,重点布局供需基本面良好的品种
专业投资者:运用多空策略、期权策略等复杂工具捕捉波动机会
产业投资者:利用期货市场锁定成本或售价,管理经营风险
美元走强的大环境下,大宗商品市场正经历压力测试,但也为有准备的投资者创造了机会。历史告诉我们,金融市场从没有永久的单向运动,当前美元的强势终将消退,而大宗商品的长期价值最终会由其稀缺性和实际需求决定。
聪明的投资者不会简单逃离市场,而是调整策略,适应新环境:更加谨慎选择投资标的,更加精细管理风险,更加灵活把握时机。在这个波动加剧的时期,保持冷静比追逐收益更重要,守住本金比博取反弹更明智。
(风险提示:本文仅提供市场分析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期货交易风险较大,可能不适合所有投资者。请根据自身情况谨慎决策。)